能源知识
江南·体育(JN)官方网站-APP手机版下载能源知识重新定义新能源 江苏常州亮出“新之都”新名片
环太湖、靠长江,水土富庶、人杰地灵的龙城常州,因新能源产业的“狂飙”大放异彩。
这座苏南老牌工业城市的蝶变,令人刮目相看——2022年,常州GDP约9550亿元,距“万亿俱乐部”仅一步之遥。2022年,常州工业经济规模突破2万亿元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3.1%,位居江苏省第一。其中,新能源领域产值突破5000亿元,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产业同比增长96.5%。
以江苏省4%的国土面积,承载了6.3%的人口,创造了全省7.8%的经济总量,常州“动能转换”的产业升级故事,成为“新能源之都”建设的精彩实践。
何以常州?在6月19日开幕的“2023世界新能源博览会”上,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作出了回答:“当城市雄心与百年工商基因在新时代交融激荡,当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东风劲吹,常州新能源产业的蓬勃生长可谓水到渠成、势所必然。”
当下,常州一方面加快推动新能源多场景应用,建成空气储能、抽水蓄能和“风光互补”电站,前瞻性布局储能、氢能等新兴赛道,加速新能源渗透;另一方面通过发放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新能源汽车见车率、充电见桩率、光伏电池见板率,全面提升“新能源之都”的显示度、感受度,让新能源引领新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推动能源发生重大变革,每一次能源变革又驱动工业文明加速迈向更高阶段。常州依托深厚产业底蕴,把握关键时间窗口,锚定新能源赛道乘势而上,推动新能源产业无中生有、有中做优、优中变强。
常州市中心往南约40公里,蜂巢能源三期厂房已投产,四期已开工建设。在这里,搅拌、涂布、辊压、分切等智能化车间中几乎看不到工人。
蜂巢能源创立于2018年,是动力电池领域最年轻的赶超者,拳头产品是短刀电池。蜂巢能源董事长、CEO杨红新表示,公司连续4年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超过120%,“通过实施智能化、全球化战略,蜂巢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互联科技公司”。
动力电池,是常州新能源产业的明星板块。通过多年蓄力,已形成以溧阳、金坛为两大核心、其他区域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拥有生产及配套企业120余家,涵盖电池材料、系统技术研发等31个关键环节,产业链完整度达97%,居全国首位。其中,溧阳动力电池产业先后入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国字招牌”。
2022年,常州动力电池规上企业完成产值超1700亿元,动力电池产量108.5GWh,全国排名前二,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江苏省二分之一。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龙头企业中,有4家布局常州,包括宁德时代、SK(北电爱思特)、中创新航、蜂巢能源。
在光伏产业链上,常州依托天合光能等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打造出“垂直一体化”的发展链条,覆盖除多晶硅料外的生产制造环节,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电池片及组件年产能约占全国十分之一。
最新发布的《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显示,常州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全国第四,投资热度全国第一。
截至目前,常州与新能源产业“发储送用”四个环节密切相关的本地上市公司有37家,总市值约4000亿元;同时,常州汇聚了50家外地新能源产业链上市公司前来投资兴业,预计到2025年将新增20家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市值预计超10000亿元。
没有一蹴而就,唯有厚积薄发。作为苏南模式发祥地之一,常州在上世纪80年代曾有“中小城市看常州”的美誉。在锚定新能源赛道之前,常州早有“世界变压器之都”之称号,拥有产业体系完备程度高,门类齐全韧性强的工业底座。
“常州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的变压器制造,上世纪80年代电线电缆产业初显雏形,本世纪初光伏产业全面发展,2010年左右动力电池加快起步。”常州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十余年来,常州在涉及新能源的很多领域深耕布局,逐步构建了“发储送用”全链条产业闭环。
“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不是运气的眷顾,是在‘交学费’的过程中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了判断和眼光,找到对的企业。”常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人说。
常州历年来融资额最大的IPO项目——中创新航的案例屡屡被人当作“抄底样本”提及。2015年,中创新航落户常州金坛,成为该区引进的第一个特大型央企投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也是常州第一个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
“实际上,中创新航的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金坛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和2018年,中创新航遭遇困境,连续两年出现大额亏损,后来通过整合资源、外部融资、内部改革等多种方式,才重归正轨,最终驶达资本市场。
引入一家企业,换来一条产业链。中创新航的成功落地,带动了金坛动力电池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异军突起,建立起了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芯、电池PACK箱体及配件等动力电池领域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主要聚集区。
新蓝图已经绘就。到2025年,常州力争新能源产业规模、资本市场市值达到“两个超万亿元”目标,形成1个5000亿元以上、2个1000亿元以上,空间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产业集群;到2035年,产业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基本建成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
有着3000年历史文化传承的常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常州的产业升级,一直与“创新”二字密不可分,产业与科技的“双向奔赴”,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
光伏龙头天合光能,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先后25次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上创造和刷新纪录。“新技术和新矩阵可将电站的‘度电成本’降至更低水平,稳坐地面电站‘度电成本之星’地位。”天合光能高级副总裁兼CMBU总裁陈守忠介绍,天合光能正在通过延伸N型产业链上下游整体布局,在青海投资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生产基地,打造“210+N一体化”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江苏少数几个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效发挥了科研底座、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作用,对产品新技术、产业新发展助益颇多。
2015年落户常州的聚和材料,依靠自主创新,在光伏正面银浆领域实现了国产替代,成为全球龙头。2022年,仅有300多名员工的聚和材料,创造了65亿元的营业收入。2022年底上市募集30亿元后,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一方面向上游银粉原料布局,并涉足胶水等相关领域;另一方面设立产业基金寻找上下游投资机会,为构建产业集群献力。
“产业基金设立后,多家光伏、半导体相关行业的公司找我们洽谈合作。我们也希望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落户常州,完善产业链。”聚和材料有关负责人说。
“因创新而前进”,是蜂巢能源的企业精神。在中国汽车专利数据统计方面,蜂巢能源以329项发明授权量,在2022年入选的电池企业中排名第一,同比增长122.30%。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数据统计分析方面,公司以1049项公开专利,位列第二。
在产业生态方面,蜂巢能源围绕“动力+储能”双轮驱动战略,通过产业与资本的深度融合,制定了“一纵一横一圈层”的产业链生态规划,并积极向上下游、横向业务协同场景、新能源产业生态构建等方向拓展。
创新需要协同。常州市科技局数据显示,2022年,常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3.76%,位列江苏省第二。根据江苏省“技联在线年常州产学研合作项目入库1236项,合同总金额7.39亿元,项目入库总数列全省第二。
高校院所的“磁场效应”无处不在。由中科院物理所和常州溧阳市政府共建的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周边集聚了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等10家高端科创平台,13家国家级院士、博士后工作站,近100家各类研发机构。
以动力电池产业为例,自该中心建立以来,溧阳已集聚6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链式发展”格局。如今,溧阳已站上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风口,阔步迈向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再将视野投向常州“两湖”创新区国际智造区。在这里,每小时都有超40辆“武进造”新能源汽车下线%,继续刷新单月交付纪录。
一辆新能源整车需要3万多个零部件,绝大部分都能在常州超340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组成的“内循环”中,实现“邻里链上配套”。今年一季度,常州武进区新能源产业产值同比增幅超30%,其中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增幅超74%。
以助力抢占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为使命担当,常州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企业技术攻关、标准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创新成果应用江南·体育(JN)官方网站-APP手机版下载。同时,统筹产业集聚发展和优势产业链,促进区域协同和集群建设。如今,常州积极引进更多国内有影响力的新能源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引进新能源领域国家级检验检测平台,攻克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从创业扶持、科研项目、生活补贴等方面强化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政策,持续打造更优的创新生态。
陈金虎表示,常州举办新能源博览会的初衷,是为新能源产业的大发展、“未来场景”的实现搭建一个大平台,为新能源爆发式发展提供一块“肥沃土壤”,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技盛会、思想盛会、交易盛会。
6月的常州热浪扑面。2023世界新能源博览会上,国内新能源产业链龙头企业悉数到场,海外的采购商、合作商纷至沓来。场馆内外,氢能源机车、电动重卡、氢能源自行车等产品,吸引了参观者的眼球。
“本次博览会吸引近200家新能源产业相关企业前来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据主办方介绍,让企业产品走上“C位”,走进观众的视野,是本次博览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应用推广和生态营造,是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的内涵之一——除了擦亮城市新名片,重构经济地理,新能源也要重塑生活方式。
“常州将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及私桩共享、光储充检一体化模式的有效探索。”常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常州将适度超前布局光伏一体化建筑、光储直柔建筑、智慧微电网创新低碳场景,加速构建具有常州辨识度的新能源应用生态。
近段时间,理想汽车江南环球港零售中心、比亚迪汽车常州九合4S店内,前来看车、选车的顾客络绎不绝。今年4月17日起,常州对购置新能源乘用车发放补贴,补贴金额2000元、5000元、8000元不等。4月17日至6月8日,常州共计发放补贴金额2020.3万元,车辆销售总金额突破10亿元;累计上牌数为23117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上牌数为8403辆,渗透率提升至36.35%。
打造“新能源之都”,常州是认真的。正在制订的《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开创了常州立法工作的多个“第一”,将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固化常州支持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同时对当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进行立法探索,形成与“新能源之都”建设相适应的营商环境。
据悉,从指标增长、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应用推广、绿色低碳等多个维度,常州市相关部门正积极研究制订新能源城市建设的评价体系,为全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变革,提出常州方案,亮出常州标准。
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盛蕾表示,建设“新能源之都”重点是把汽车工业做深做透,从长远来看要做三件事,即基地化向集团化发展、整车向产业链布局、产值向增加值提升。当前,重点做实产能和研发、做强零部件配套、做优物流、做先智能化布局、做特消费应用场景,牢牢占据全国汽车产业生态的关键位,助力常州城市能级提升,打造醒目的城市名片。
无中生有、有中做优、优中变强。新能源“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常州”的理想,正加快成为现实。
2023年,常州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挺进全国第四、投资热度全国第一,今年产业规模将突破6500亿元
常州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北有“梦想”比亚迪、南有“理想”新势力,整车产量有望突破70万辆
常州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97%,居全国之首,产销量占江苏省一半、全国五分之一,全球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搭载常州造电池
今年一季度,常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高于江苏全省平均2.4个百分点,增速连续12个月位列苏南第一。新能源领域规上工业产值1531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动力电池、新能源整车、光伏三大产业同比增长47.3%
今年1至5月,常州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等外贸“新三样”出口增长30.7%jn江南体育appjn江南体育appjn江南体育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