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知识

jn江南体育app以开放格局共纾能源危机 未来能源产业沪上“全链”竞跑

2023-09-03 14:49:5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1日电 题:以开放格局共纾能源危机 未来能源产业沪上“全链”竞跑

  “未来,一旦热管行波堆核电源系统落地应用,将可开创一个全新的‘移动电站’应用场景,甚至可以实现全球能源动态配置。”

  “未来光伏建筑一体化可使建筑物从能源消费‘大户’变为能源自给者甚至能源生产者,光伏交通一体化可使汽车既实现零排放,又实现零耗能。”

  在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复赛现场,面对令全球倍感焦虑的能源问题,一个个全新的解决方案勾勒出了“未来生机”。作为此次大赛的最后一场复赛,共有来自全球的20个未来能源项目从初选中脱颖而出,再次同台竞技。

  在“30·60”双碳目标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意味着从新能源开采、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到新型储能设施建设、能源高效利用等,产业革新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也正因此,多阶段、多层次产学研的全链投入也成为此次未来能源赛场“大比拼”的鲜明特色。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热管行波堆是全球首创的模块化小堆设计,功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可用40尺标箱进行空运或陆运,并快速投入使用,这就意味着一个“小堆”蕴藏着几十兆瓦电,并有长达10年以上的燃料更换周期,可以作为边远地区孤立电网电源、抢险救灾时的应急电源等成为一个随时可以移动匹配的发电站。

  “与现有固定电站配置储能系统,来应对短期的电力需求与供应的错配不同,高功率高移动性的核电站系统,将能主动迁移至电力高需求地区,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电力供应与需求的主动适配。”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胡珀博士解释称。

  储能可有效地解决新能源供给间歇性与用户用电需求持续性之间的矛盾,实现电力系统调峰调频,平滑用户需求,提升能源利用率。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主任研究员赵永安介绍,压缩空气储能在安全性和寿命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同时具有充放电功率高、储能容量大、寿命长、安全可靠等优点,被公认为两种适合大规模长时电力储能的技术之一。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未来五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占比将超过50%。如何以新型电池为城市“穿”上太阳能“外衣”?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以在不同基底上制造或集成,不但重量轻、成本低,而且可弯曲,为城市多种应用场景乃至航天探索提供了新的能源路径。

  “例如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光伏安装可利用的屋顶资源非常有限,迫切需要安装立面也具有高效率的新型光伏电池,有望解决城市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困境。”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杨松旺告诉记者,在汽车领域,柔性轻量化的钙钛矿电池可以铺设在车身实现光伏发电,为锂离子电池充电,从而实现零能耗;在物联网领域,钙钛矿电池的弱光发电特性,使其可以实现低功耗物联网传感器的自供电运行,解决天量的物联网传感器频繁更换电池的难题,降低运营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面向能源问题这一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不少参赛者认为,此次“未来产业之星”大赛的国际化特色,恰有助于全球前沿能源科技携手应对“共同危机”。

  杨松旺指出,在未来能源领域,密切的国际交流合作一是可促进全球能源治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全球气候目标;二是可加速能源技术的创新和成果转化;三是可促进能源资源共享和互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jn江南体育app,降低能源成本;四是有利于维护供应链稳定,提升能源安全水平;五是有助于能源知识的共享和人才的培养。

  数据显示,此次大赛吸引了来自美国、 英国、 德国、 荷兰、 以色列、等 8 个 国家, 以及北京、 上海、广东、 安徽、 湖北、 浙江、江苏等国内14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类创新型企业、 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共计536个未来产业项目,“立足国际视野、全球前沿科技与应用创新,充分彰显了上海打造未来产业高地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杨松旺说。

  “此次大赛突出了未来产业项目全球首创的特性,这是对‘创新’概念的强定义,”胡珀表示,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未来中国将迎来能源来源、利用方式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由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全球化,能源技术竞争的国际化,充分的国际交流可以成为保障能源安全、能源技术创新和应用长足发展的必要支撑。

  赵永安则指出,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虽然国外一些国家起步早,但因为一些技术问题始终无法攻克,其大发展已停滞几十年,“中国科研人员经过不断努力,加速了产业化进程,使压缩空气储能发电量实现稳步提升,因此只有搭建一个开放的平台,进行充分的交流,各国进行优势互补,才能共同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乃至产业变革。”

  作为大赛评审专家,德同资本合伙人魏畅认为,一方面,中国的诸多新能源细分行业如光伏jn江南体育app、新能源汽车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必然要聚焦全球市场,因此,密切的技术交流对未来能源行业的国际化发展落地意义深远;另一方面,未来产业技术的早期发展阶段,也需要放眼全球市场,有前瞻性地认识到全球用户的不同诉求,才能使技术发展有的放矢,“从发展未来产业之始就具备国际视野,上海这一定位非常明智。”

  处于起步之初的未来能源产业,也面临着技术突破难点不断、生态待完善、产业链尚未健全、应用场景有待挖掘等重重挑战。

  例如热管行波堆的产业化,正面临着从原理设计到应用验证的过渡,实现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挑战;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推进产业化落地过程中则面临电池的户外长期运行稳定性缺乏数据支撑的问题;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应用,需要新材料的不断引入及标准规范的优化和突破。

  “未来产业主打的就是创新,如果没有政策、资本、技术迭代、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的加持,在产业落地和规模化进程中将困难重重。”赵永安说。

  但他同时指出,上海有着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上海及周边的工矿企业众多,用电需求高企,储能将是解决用电成本高和供需平衡的重要手段,市场前景广阔。“希望上海能从顶层设计出发,统一规划长时、大容量储能电站的建设,打造出稳定、健康的能源服务体系。”

  “我们项目团队长期在上海的开展研发工作,深刻感受到上海集制造中心,创新研发中心,金融中心于一体,稳居中国核心城市和世界重要都市的有利地位,能高效调动产业、科研、资金、用户等资源,快速助力项目的研发转化落地,是创新企业的理想基地。”胡珀表示,希望上海能在现有的优秀创新创业环境下,细化管理和支持政策,在充分认识各项目的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持续支持一批长周期的优秀项目,实现中国原创科技的产生和落地。

  杨松旺表示,上海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诸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企业为未来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提供了坚实基础。此外,上海在推动新技术应江南·体育(JN)官方网站-APP手机版下载用示范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在产业链上,作为全国经济中心,上海产业结构多元,容易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发展和协同推进,形成创新生态,实现多元化的创新和合作,推进新型能源产业集群建设。

  他也建议,发展未来产业,上海一是应多渠道持续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二是政府牵头搭建跨学科、跨界别的创新合作平台,促进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的跨领域融合;三是应提供更多的项目资助和技术转化支持,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推动应用示范;四是加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加强对产业生态的引导和规范,提供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服务,为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完)

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