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知识
能源知识学习贯彻习能源革命重要论述JN江南体育 为法制和体制改革工作提供思想保障
按照局党组统一部署,根据局直属机关党委关于“党课月”活动的统一安排,今天跟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习关于能源革命重要论述。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从薪柴到煤炭、从煤炭到油气两次能源革命,相应催生和伴随着蒸汽机、内燃机、电气化等重大技术与产业革命。能源事关国家安全,针对现阶段能源发展机遇和挑战,习审时度势,鲜明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等重要论述,其本质就是主体能源的更替、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改变,这为推进能源法制和体制改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从“四个自信”、宗旨意识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谈几点体会。
习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是当代中国人最核心的使命。我们要以“四个自信”为理想信念,在能源法制和体制改革工作中,扎实落实好习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
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坚持道路自信,就是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蕴含在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之中,蕴含在当今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中。
经济发展成绩斐然。30多年来,中国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位,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被国际社会誉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人均国民收入连续翻番达到7880美元,从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13亿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着振奋人心的中国故事。
能源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能源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形成,能源发展也正由“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经济效益”的“黑色经济”转向“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低、经济效益高”的“绿色经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发展道路成为普遍共识。
能源清洁发展取得突破。截至2016年底,我国原煤入选率达到68.9%,现役煤电机组已全面实现脱硫,脱硝比例超过92%,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跃居世界先进水平JN江南体育,成为第三个实现页岩气工业化生产的国家。近3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最大的时期,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和核电在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对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
实践雄辩的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当前,推动能源革命,走中国特色能源发展道路,关键是立足我国国情,坚持绿色低碳的战略方向,按照科学合理的战略步骤和路径,稳步推进主体能源更替,构建顺应世界大势、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能源体系,我们要对这条道路充满自信。
习指出,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坚持理论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当代世界格局和时代特征为背景,以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践基础,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从我国能源理论和能源政策的演变来看,始终从中国能源发展实际出发,适时调整、完善能源政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方针、主张。改革开放前,因受西方国家制裁,能源工作主要任务是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能源保障,在“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方针指导下,石油工业崛起,中国能源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能源发展主张,提高能源供给能力,优化能源结构。“十一五”时期,针对能源安全对外依存度高、环境压力大等挑战,党中央及时调整能源战略,确立“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加强国际互利合作,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发展方针。“十二五”时期,针对我国能源控总量、调结构、保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党中央确立“推进能源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提升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能源发展指导方针。
现阶段,我国能源需求压力仍然较大、供给制约较多、生态环境承载力脆弱、技术水平急需突破,针对这些挑战,习鲜明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革命重要论述。这开辟了中国特色能源发展理论的新境界,是指导我国能源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遵循。
分析我国能源理论发展的脉络,回顾改革开放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十一五时期、十二五时期,直至当前“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革命重要论述,我国能源理论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支撑了中国能源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支撑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一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快速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能源发展的伟大实践,展示了中国特色能源理论的活力与魅力,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集中力量办大事。习说“我们最大优势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特点,也是中国的制度,这一制度安排保障中国能办大事。比如,中国核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到目前,在建核电项目世界第一,跻身世界核电发展的第一方阵,实现从核电大国到核电强国的跨越,都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极强自我完善、自我变革能力的优越制度。39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变革的历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重大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自我完善和发展。美国学者兰普顿评论,“中国始终能根据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依靠制度优势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又要清醒的看到我国许多制度还存在不少需要变革和完善的地方。存在问题,正是我们改革动力所在,改革就是要不断变革与完善我们的制度体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国能源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我国能源管理经历了从倚靠、借助行政手段,到法制化管理的转变过程。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陆续颁布一系列能源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截至目前,能源法律法规20部、规章规范性文件200多件。能源法律制度从无到有,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源法律法规体系,为能源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比如,《电力法》、《煤炭法》虽然结合当前实际正在修订,但在出台当时,《电力法》设立的集资办电制度,保障和促进了电力事业的发展;《煤炭法》要求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规范煤炭生产经营活动,对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可再生能源法》设立了全额保障收购制度,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上网奠定了法律基础,促进了可再生能源大发展。法律制度的制修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促进行业发展,而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又需要深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完善法律制度,这是辩证统一的。
能源改革与能源立法协同推进。立法是建立法律制度,是将制度上升为法律层面。改革是破除旧制度,是制度生命力之源。立法既需要将阻碍改革的旧制度废除,也需要将改革所需、改革成果在法中明确。立法是调整各方利益关系的重要方式,也是凝聚社会共识、分担改革风险、推动改革深化的有效途径。改革越深入,越要强调法制,要把深化改革发展同完善立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立法决策和改革决策相统一。当前,能源行业各项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电力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油气改革方案正在进入实施阶段,需要通过能源立法,来引领改革方向,推动改革进程,保障改革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能源改革红利、法治红利。改革与立法协同推动,也体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
因此,在推进能源法制和体制改革工作时,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为能源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这也是我们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本质是5000年文明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俄科学院远东学者、历史学博士维诺格拉多夫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一书提到,中国改革开放30年形成的中国模式的根源,就是中国民族文化传承这一特点。
“一带一路”开放包容的精神。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等多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来自110个国家的官员、学者等各界人士参加。习主席作了以“开辟合作新起点 谋求发展新动力”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彰显了中国智慧和胸怀。全球主流媒体纷纷点赞,意大利通讯社评论,“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是中国软实力的集中展示,“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看待世界的宽广视野。
在我国能源发展道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贯穿始终。石油的大庆精神。石油工业初期,形势非常严峻。1960年,党中央指示加快松辽地区石油勘探,石油会战由此开始。石油系统、国务院部门、退伍战士,以及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人组成石油大军,以“三老四严”的大庆精神,仅用三年拿下大庆油田,甩掉我国贫油的帽子,促进了石油工业大发展。
核工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我国核工业50年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中,核工业人以“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于一切,进取成就一切” 的精神,在戈壁荒原、深山峡谷隐姓埋名、以身许国,改写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建立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这种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核工业人。
煤炭的吃苦耐劳精神。山西煤炭行业以“忠厚吃苦、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卓越之上”的山西煤炭精神,60多年来累计生产煤炭120亿吨,外调煤炭80亿吨,在全国率先告别“小煤窑”挺近“大矿时代”,涌现出“老黄牛”傅昌旺等一大批模范人物。
电力的抗冰保电精神。在2008年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中,数十万电力员工以“责任、使命、服务、规范、卓越”的电力职业精神,打响了气壮山河的抗冰保电战,用双手、生命第一时间恢复了被破坏的电力系统,保障了受灾群众正常用电。
文化影响力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是推动社会变革、法治改革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是我们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支撑,虽然是无形的,但是最根本的。推进能源体制革命,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势和作用,挖掘能源发展历程中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坚持“四个自信”,是深入推进能源体制革命的内在动力,也是推进能源发展改革的根本保障。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着近年来少有的错综复杂局面。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因此,推进能源体制革命,需要坚持“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革命重要论述,从能源发展改革的实际出发,破除束缚能源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实现能源发展改革新跨越新突破。
宗旨意识就是为人民服务意识。改革的目的,就是促进公平正义,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曾刊文“中国通过以往许多政权无法做到的方式改善人民的生活”。
习在“726”重要讲话中专门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这实际就是在强调,我们推进任何工作,包括法制和体制改革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能源法制和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用人民的获得感衡量工作的成效。
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就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是要通过建机制、提效率、降成本、促公平,推出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加强能源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围绕构建自由、公平、多元的市场竞争格局,还原能源商品属性,赋予消费者对能源自主选择权,针对能源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编制出台《能源体制革命行动计划》,明确战略任务和十大重点行动,将“让能源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作为能源体制革命目标。推动出台电力体制改革文件9号文,和6个配套文件以及系列实施办法;积极开展油气体制改革方案研究,并推动出台。
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一是多模式试点格局初步形成,试点覆盖除西藏以外所有省(区、市)。二是输配电价改革实现省级电网全覆盖,第一批、第二批共18个省级电网及深圳电网,第三批14个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核定工作基本完成。三是交易机构组建基本完成,区域层面,组建北京、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成立了市场管理委员会,体现多方参与,促进公平。省级层面,除海南以外,其他省份均建立了电力交易机构。四是配售电侧市场竞争机制初步建立,全国注册售电公司已有1859家,推出106个社会资本参与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五是市场化交易初具规模,2016年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占总用电量19%,直接交易电量近8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通过改革,改善了供电服务质量,培育了市场主体,激发了市场活力,减少企业电费支出超过1000亿元,释放了电改红利。
推进油气体制改革。以释放竞争环节市场活力和骨干油气企业活力为目标,着手推进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推进油气勘查开采、进出口、管网运营等改革。一是结合油改重点任务,开展研究论证工作,做好专业储备。二是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后,梳理改革任务,研究形成深化油气体制改革的落实方案,做好任务分工。三是推动组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道公司,加快推进管网运营市场化改革。
今年2月,在云南召开全国电力体制改革座谈会期间,了解到:目前,配售电改革试点遇到困难,输配电价机制不完善,电网公平接入还存在困难,所发电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云南省改革试点具体入手,形成措施建议,以点带面,帮助地方解决改革共性难题。抓住重点、带动全面,既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重要的改革方法论,通过解剖麻雀,解决问题,带动全局,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宗旨意识。
为人民服务不是空头支票,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当家作主,政府必须进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让“看的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形成合力。
一是加大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工作力度,取消下放比例达64%,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含金量高。二是加强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后续监管,能源治理方式初步实现向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监管、服务的重大转变,逐步完善能源监管体系。三是出台能源领域深化能源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不断深化能源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四是规范权力运行,编制《国家能源局权力和责任清单》,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五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构建信用监管体系。六是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实行“一个窗口”受理和办理时限承诺制,实现网上审批,精简申报材料;制定出台《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工作方案》,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通过改革,切实减轻了行政相对人“跑项目、跑资质”的负担,降低了投资成本,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降低门槛,破除制度障碍,激发了市场活力。
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必须要从思想深处彻底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将“放管服”向纵深推进。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改革提供动力,立法提供保障。加强能源领域重点立法,使法律法规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的协调各方利益诉求,反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人民群众关切期待,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习高度重视能源立法工作,曾作出专门指示,要求尽快修订电力法、煤炭法和相关法规,推进能源法制定工作。目前,能源立法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并将改革的有关成果和涉及人民利益的能源保障上升到法律层面,比如:
一是《能源法(送审稿)》及修改稿已报送国务院法制办审查修改,在《能源法(送审稿)》中,设立能源普遍服务机制,保障公民按合理价格获得基本能源供应与服务;设立扶持农村能源制度,改善农民炊事、取暖等用能条件,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用能效率。
二是《电力法(送审稿)》已报送国务院法制办审查修改,在《电力法(送审稿)》中,删除计划电量、计划电价、供电营业区专营等与电力体制改革精神不符的制度,将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理顺电价形成机制等改革精神上升到法律层面,构建公平、开放的电力市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力提升能源民生福祉,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一是深入推进农网升级改造。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总投资1900亿元,惠及2416个县、8.5万个小城镇和中心村。全面解决无电地区人口用电问题,实施扶贫动力电覆盖工程,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为农村铺平了致富路。
二是精准实施光伏扶贫工程。2016年全年下达光伏扶贫项目总规模516万千瓦,惠及14个省约2万个贫困村,带动200-300万贫困人口脱贫。更值得称道的是,光伏扶贫重点采用资产收益扶贫方式,帮助那些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增加收入,让扶贫对象中最难脱贫的群体看到希望。
三是大力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建立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工作机制,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实行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积极出台发展电能供热,推广电热膜、地暖和热泵供暖等新模式,以及继续发展背压热电等热电联产政策。
公平和正义,犹如空气和水,二者缺一不可。为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使人民群众获得安全感和公平感,不断完善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制度,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成立国家能源局行政复议委员会,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工作;印发《国家能源局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规定》,规范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流程,保障程序正义;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办理,截至2016年10月,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88件,行政应诉案件26件;积极处理有关农电工集体,化解争议,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此外,为切实解决群众之所急,在依法依规处理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之外,对于在工作中发现的有损人民群众利益的客观现实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予以反映,帮助协调解决,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总之,在推进能源法制和体制改革各项工作时,我们要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破除已形成的利益藩篱,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用能条件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和改革措施,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深入推进能源体制革命,关键在于抓好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
能源体制革命任务艰巨、困难重重,能源法制和体制改革综合性强,业务能力要求高,工作任务急、难、重。做好这些工作,需要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政治过硬、业务扎实、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当前,能源体制革命工作处于关键时期,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党中央对我们寄予厚望,人民群众满怀期待。工作中,要在状态、有激情、不松劲。
从思想上,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学习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从业务上,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体会悟透能源革命重要论述,针对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学习,学习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使自己的工作不断上档次、上水平,全面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和素质。
从方法上,学习科学的工作方法、管理方式,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工作能力,学会、掌握问题导向工作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认真落实《国家能源局法制改革司“四自四新六不”支部工作法》,以党建带动业务工作。
正气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一个地方正气不足,歪气就会滋长,邪气就会上升,人心就会涣散,发展就会受损。团结是党性,团结是政治,团结是大局,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搞不团结,一害组织,二害事业,三害自己。
只有树起正气,才能更加团结。面对能源体制革命的重重困难、艰巨任务,作为能源体制革命的承担者,我们更要做到高举团结的旗帜,班子成员之间要团结,互相支持,善于换位思考,在对能源体制工作中意见不一致时,要积极沟通交流;上下级之间要团结,上级领导体恤下级,积极帮助协调解决难题,下级要尊重、服从上级,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积极向上级反映本单位及个人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上下之间感情上同心、思想上同向、工作上同步,形成推进能源体制革命的巨大合力。
奉献,是员的“名片”。人的奉献与担当绝不仅仅意味着付出与牺牲,更是树立良好形象、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的必然要求。
红旗渠精神。在国家行政学院培训期间,我们赴红旗渠进行实地学习,感触很深。千百年来,河南林县极度缺水,人民生活极为艰苦。上世纪60年代,在太行绝壁上,各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与全县人民风雨同舟,将红旗插上最艰苦最危险的最前沿,以血肉之躯筑成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命名“红旗渠”。当地同志介绍,“红旗”已成为林州人民的信仰,这面“红旗”就是党的形象的象征,就是党员讲奉献、有作为的图腾。
黄大年典型事迹。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同志也是为国家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典型代表,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甘守三尺讲台,刻苦钻研,不求名利,甘于奉献,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为国防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能源体制革命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历史任务,能源法制建设和体制改革工作来文多、任务急、协调难度大,2017年1-7月,共收到法制和体制改革相关来文1244件,其中办件873件。每位同志认真对待每项工作任务,加班加点是常态,急活累活无怨言,体现了员的担当和奉献。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时刻不忘肩上扛着的那份责任和信任,恪尽职守,爱岗敬业,面对革命陆上的艰难困苦,披荆斩棘,破难前行,无私无畏。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同志曾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对于一个党员,纪律是高压线,对于一个政党,纪律是生命线。
严明组织纪律。作为党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以《中国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纪律处分条例》警醒自己,以《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
工作中严于律己。作为能源体制革命的承担者,在推进能源体制革命的具体工作中,虽然不涉及项目审批、资金拨付等高风险的廉政风险点,但大部分工作触碰的都是能源体制机制中最敏感、最要害的部分,仍存在被既得利益集团腐蚀、拉拢的可能,必须通过纪律、制度约束自己行为。
工作中清正廉洁。今年,我们对照岗位职责,逐一查找出能源法制改革工作的廉政风险点,形成廉政风险防控一表九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廉政提醒制度,重大节日前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提醒教育;制定《课题研究廉洁告知书》,保障项目经费管理的严肃性;制定《国家能源局法制改革司“十个严格”规定》,明确会议、请假、合同管理等十方面的具体要求,从小事着手,坚持以更严的标准约束干部,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在廉洁自律上追求高标准,在严守党纪上远离违纪红线。
总的来讲,习能源革命重要论述,系统规划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能源体制革命的使命任务、方向目标,对于在新起点上加快推动我国能源体制革命事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作为能源体制革命的推进者、承担者和实践者,我们必须以习能源革命重要论述为指引,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党员特有的自信,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饱满的工作热情,破解革命道路上的难题,迎来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为能源发展改革实现新跨越新突破、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JN江南体育JN江南体育JN江南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