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江南新闻中心

亚运村今日闭村 潮新闻记者专访杭州亚运村村长听他讲“村里江南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故事

2023-10-12 18:15:4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10月11日清晨7时15分,杭州亚运村村长李火林在运动员村握手告别最后一批“村民”——印度尼西亚代表团的4位成员。

  作为史上规模最大的亚运村,杭州亚运村从9月9日预开村到10月11日闭村,累计接待19067名“村民”。其中包括45个代表团的12664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49个竞赛项目的3334名技术官员以及513家新闻单位的3069名媒体人员。

  技术官员村和媒体村已于10月9日先行闭村。随着运动员村的闭村,杭州亚运村也完成了1个月零3天的运行服务保障,交出了高分答卷。

  这30多个日日夜夜,亚运村是如何运行管理的?闭村前夕,潮新闻记者专访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亚运村村长李火林,听他讲述鲜为人知的“村里”故事。

  图为杭州亚运村村长李火林(左一)和记者纪驭亚拿着《浙江日报》“村里日记”的报纸合影。记者 林婧/摄

  李火林:作为杭州亚运会运行持续时间最长、运行连续性要求最高、服务对象最多的非竞赛类场馆,亚运村要提供吃、住、行、医、娱、购这六大服务。“村民”们主要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大家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都不一样,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确实很难。

  针对上述难题,我们作了各方面的精心准备,做到了安全平稳、有序高效、专业精准、依规依章。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前提下,多元文化交流让村内气氛热烈。

  这得益于我们前期充分的准备。光是亚运村运行计划就多次迭代升级、优化完善,如果把各个版本的运行计划叠到一起,有近1米厚。最终,我们制定了《亚运村运行管理中心工作规则》、《亚运村赛时工作人员手册》和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3本《指南》等,还有亚运村运行计划、运行流线和各项应急预案等,非常详实。

  李火林:以人员急救工作为例,最初村里的急救电线位数,不好记。我们与电信部门反复沟通协调,把电线,并贴在代表团的每个房间内。考虑到高层建筑急救难度大,按照预案,急救中心在接到电话后,会立马通知工作人员进行控梯。此次亚运村运行中,共出动120急救车92次,从接电线分钟。及时规范的救治过程,得到亚奥理事会医学和反委员会主席的充分肯定。

  再比如,亚运村每天都会接到水、电等各类设施设备的报修电线多起。所有报修需求,都会在15分钟内响应并确保当天解决。

  为防止火灾,亚运村消防救援站在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分别设立消防指挥室,反复开展高层建筑和地下室火灾扑救演练和常态化巡查,还有机器人巡检燃气是否泄漏。

  此外,在NOC(国家及地区奥委会)服务团队为每个代表团配备团长助理的基础上,我们又为每个代表团配备了一名擅长外语的村助,这是杭州亚运村独创的。代表团对村里有什么需求都能跟村助沟通,以便最快速度解决问题。

  李火林:亚运会开幕前几天,各代表团出现抵达高峰。我在运动员村欢迎中心看到,虽然几个代表团同时抵达,但从安检到证件注册激活,再到运送行李、坐不同接驳车前往住处,所有工作都井然有序。开闭幕式集结从代表团下楼到第一集结点、到安检、到发放餐包、到上车发车,再从大莲花返村就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七个批次一切按时间节点、按计划有条不紊。所有这些都是同志们反复研究、反复沟通、反复走线、反复做工作、反复演练的结果。

  当然,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亚运村的餐厅每天供餐时间达20小时,工作人员见面问好、微笑服务成为常态,让人心情愉悦。餐饮服务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在凌晨1点结束供餐后,他们要立刻进行餐厅清理、消毒,提供应急用餐,并准备第二天的早餐供应,非常辛苦。

  这些事情看上去都是小事,但都让我很感动。他们从事的工作默默无闻,难以被外界所看到、赞扬。但正是有一批批这样工作高效,无私奉献的“幕后英雄”,亚运村才能运行得这么顺利。

  李火林:不管事先考虑有多周全,在实际运行中肯定还是会出现小问题。在一开始规划中,运动员村的欢迎中心只接待初次抵达的代表团,其他时间代表团需要走别的安检通道。但因为欢迎中心附近有村内环线公交车站、城市文旅专线下客点和地铁丰北站,代表团提出T1-T3车要在此上下客,更方便运动员和访客进出,导致这一规划在实践中比较难落地。此外,还有一些市民从地铁站、公交站来到欢迎中心门口探访、追星等。这些意料之外的小问题,让安保压力比较大。

  在村里碰到问题,考验的是反应速度。亚运村安保注册中心及时完善工作方案,迅速与萧山区盈丰街道协调,很快设置了欢迎中心周边道路的围栏,落实相关措施,加强工作力量,既方便村内人员进出,畅通便捷之门,又不扰乱村内秩序,守好安全大门,获得各个代表团的好评。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从9月9日预开村以来,一直住在村里。您在村里,每天最关心哪些问题?

  一是抵离信息,及时了解在村“村民”人数。二是各代表团团长例会的纪要,看各个代表团对亚运村有什么意见建议;三是村里医疗门诊部的就诊情况;四是设施设备报修情况;五是工作人员热线日报表。

  表扬的信息我倒是不一定会看。但我听说,有些代表团会开玩笑说,住得时间太短了。我听到后挺开心,这也是他们对我们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及一线服务人员的一种认可。

  李火林:亚运村的运行需要依照国际大型赛事的规律和做法,专业、精准、科学的来制定流程。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杨树安及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多次来村里指导工作,同时我们还特聘了首席专家顾问团队。

  例如,最初我们把运动员的健身中心划在国际区,但杨主席调研后认为,按照国际惯例,健身中心应该划分到运动员居住区,我们立即调整安保线。

  再比如,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我们对标北京冬奥会做法,限带食品进入亚运村,必须要每个代表团签订免责承诺。

  还有技术官员村,年纪最大的几位技术官员已80多岁,我们专门安排年轻官员和他们住在一套房间,以便有个照应。

  记者:亚运会既是体育盛事,也是文化盛事。亚运村作为杭州亚运会赛时的大本营,如何更好体现文化交融的作用?

  李火林:这是亚运村重要的课题。这次在亚运村前期筹备时,我们就努力让文化、科技、绿色这几个理念成为亚运村的亮点。

  亚运会期间,除了开村仪式,我们还举办了五场文艺演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名也门运动员,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的她,五场演出一场不落。

  亚运村里还有文化屋和文化市集,一项项中国的非遗活动吸引了不少外国运动员去参观和体验。这能很好地促进亚洲各国文明交流互鉴。

  杭州亚运会提出的“无废亚运”理念,在亚运村贯彻得也比较好。比如我们和阿里巴巴共同开发了亚运史上首个“亚运村低碳账户”,村民只要参与绿色出行、包装盒回收、无塑购物、光盘行动等活动,就可获得碳积分,兑换相应的小礼品。截至目前,参与低碳活动的有70多万人次。

  除此以外,亚运村还有很多高科技的展示,在“偶遇未来”智能体验中心,裸眼3D、机器人弹钢琴、元宇宙数字人、脑机赛车等,深受运动员的喜爱。“云上亚运村”为村民提供包括鲜花、生日餐、健身、电瓶车接驳等多项预约服务,累计预约近5万人次。

  李火林:经验谈不上,有几点体会:第一,认识到位才能工作到位。亚运村的事连着政治、连着大局,事关国之大者、省之要事。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关于办好杭州亚运会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亚运盛会,必定有我;精彩亚运,成就大我;奉献亚运,我将无我”的价值追求,带着责任心和使命感做事,这样才能做好。

  第二,到目前为止亚运村运行顺利,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对亚运村工作正确有力领导。国务院亚运领导小组、省市主要领导等多次深入亚运村实地调研,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导非常具体、非常及时、非常精准。

  第三,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我们成立了“1+4+11”临时党组织,即1个临时党委,4个临时党总支,11个临时党支部。每到关键节点,我们都会召开临时党委会,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很好,以此来带动团队形成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第四,就是要科学办事。我们在筹备期间,认真研究、周密制定方案预案,这是确保有序高效运行的基础前提。包括完善风险防控和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处突能力培训和练兵,精准防范、化解风险,确保风险及时发现、迅速管控江南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妥善处置。

  第五,要抓队伍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强化纪律约束,强化价值引领,强化能力培养。团队每个同志都深深地认识到,参加亚运村服务保障工作是一种很大的荣誉,既然来了,就要付出心血、有所作为。甘愿苦和累、奉献亚运会,成为了大家的共同心愿。

  记者:每次送别代表团,亚运村都会送一份礼物。能否告诉我们,您准备的是什么?

  李火林:在亚组委市场开发部的支持下,每个代表团临行前,亚运村都会送他们一个亚运会主火炬塔的摆件。这个主火炬塔有19根次第排列的火炬柱,不仅代表第19届亚运会,也是钱江大潮奔涌的姿态,有勇立潮头的美好寓意。代表团团长们收到这个礼物,都非常开心。我们也希望他们能睹物思城,“最忆是杭州”。

  李火林:希望各国运动员能够留下杭州亚运村美好的、永久的记忆,不要忘记我们结下的这份情谊。亚运村是亚洲各国和地区运动员一个共同的家,希望他们发扬更高、更强、更快、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把心心相融、@未来的理念带回去,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作贡献。江南综合体育

搜索

网站地图